同样都是远离人世,空间站到航天员们还可以吃着特制的太空美食通过大窗户俯瞰地球,深海下潜艇里的潜艇兵却只能在狭小的舱内听着耳边的噪音,蜷缩在刚够躺下的床上,甚至连上厕所都是奢望。
同样是密闭和远离社会的环境,潜艇兵和航天员的生活却天差地别。航天员的孤独被世人所知,但会有几个人能理解潜艇兵的憋屈呢?
为啥潜艇兵拿最丰厚的待遇,吃最硬的苦?
如果对潜艇兵的生活不了解,听上去这是一个很酷的职业,深入大洋之下,悄无声息地守护国家安全。
而且潜艇兵在全部军种中的待遇都是拔尖的,工资高吃的好,各方面的待遇都远超其他兵种,可了解潜艇兵生活的人却连连摇头。
直言潜艇兵能拿的一切都不是白拿的,待遇有多高生活的苦就有多深。
潜艇兵就让人羡慕的一定是伙食标准,大鱼大肉可劲儿造,生猛海鲜无限畅吃,其实再好的饭菜吃长了都会腻,对于潜艇兵来说,大鱼大肉远不如青菜小炒来的更加可口。
可是对于潜艇作战来说,瓜果蔬菜才是真正的稀缺品,除了执行任务的前几天能够尝到一些绿叶菜之外,其他时候基本上很难看到这些新鲜的时蔬,至于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只能靠维生素片进行补充。
在深海中动辄航行几个月,就算潜艇里的厨师再能耐也没办法变出新鲜的蔬菜水果,至于肉类虽然看上去种类比较丰富,但绝大多数都是罐头和冻肉,看上去色香味俱全,但嚼起来就像吃了块橡皮。
连续吃上几个月的罐头,一般人肯定受不了!潜艇兵也不是神仙,他们也会吃腻会反胃,但罐头还得继续吃,至于那些看上去有肉有菜的超豪华伙食,只不过是潜艇靠岸之后的大餐而已。
如果用几个月的罐头换一段时间的大餐,你会愿意吗?
人生无非吃喝睡,吃的苦已经不少了,可要比起睡来,吃的苦也就是洒洒水了。
潜艇里的床铺都非常狭窄,因为空间有限,很多潜艇兵在睡觉时连腿都伸不直,只能蜷缩着,舱室里的空气也不流通,待久了那种闷得透不过气的感觉会让人发疯。
有时执行任务一呆就是好几个月,白天黑夜全靠灯光调节,根本没有天亮天黑的概念,时间一长心理也难免会有些压抑,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伴侣睡觉打呼噜可能都会辗转反侧,可潜艇兵在睡觉时忍受潜艇设备噪音已经成了日常,执行任务的几个月下来,潜艇兵们很少能睡上一个好觉的。
潜艇兵的艰苦还在于连上厕所这件人生大事都不能随心所欲,潜艇上的厕所是水下厕所,和舱内气压系统有直接关系。
当潜艇进行上浮下潜作业时气压就会产生变化,厕所就直接被关闭了。
有时执行战备任务,潜艇长时间不能上浮,士兵们就必须得忍着,那种想上又不能上的感觉让人无比崩溃,就算憋急了也没办法,战备要求高于一切只能继续兜着。
因为吃得差,很多潜艇兵的肠胃功能都紊乱了,便秘成了家常便饭,倒也省了几次跑厕所的麻烦。
中国核潜艇从零到一的奋斗史
也正是潜艇兵们的苦在有了我们如今的安居乐业,为了修筑我国的水下长城,之前国家在潜艇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才终于让我国核潜艇实现了从无到有和从零到一的突破。
中国核潜艇的故事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书写了,当时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正式下水,世界海军从此进入了核动力时代。
核潜艇的出现对我国海军来说是非常震撼的,那时候我们在核潜艇领域就是一穷二白,别说技术资料,连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少得可怜。
核潜艇又是国之重器,虽然那个时候中苏关系还十分友好,到苏联也不可能将这种关键技术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渠道获得相关潜艇技术。
但是核潜艇又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器,既然美苏都对我们进行封锁,那我们就凭借自身实力自己造。
1958年,我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代号09!当时的困难不亚于制造原子弹,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科研条件根本就没办法跟美苏这样的大国相比,所谓的核潜艇技术只有国外少量的公开资料。
但是科研团队却没有退缩,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当时还十分年轻,据他回忆,为了弄清核潜艇的工作原理,大家只能从国外的论文中摸索,但这些论文往往真假掺杂,几乎很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再加上核潜艇的核心是核反应堆,把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装进狭小的潜艇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只知道美国已经完成的突破,但却不知道突破点在哪里,就是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给整个潜艇升级动力设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就算理论问题解决了,想要真正将项目落地必须进行全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何让新材料和结构完美适配更是一个系统性难题。
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问题非常艰巨,既要保证核反应堆正常运转,又要保证潜艇在航行中具备稳定性。
为了解决潜艇在水下的阻力问题,团队最终采用了水滴型设计,大大降低了潜艇在水中的阻力,也让这种形状成了我国核潜艇的专属。
就这样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和试验,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并在1974年正式列装海军,我们的科研团队用了整整16年实现了中国核潜艇从0到1的突破。
中国海军也终于拥有了可以从战略上威慑敌人的超级大杀器!
很多人都把潜艇和空间站的生活放在一起,认为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是远离人世,又都是待遇优渥,可如果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时,潜艇和空间站的环境哪个更难熬呢?
潜艇VS空间站:哪个环境更难熬?
这是答案没什么好说的,航天员虽然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但是航天员属于科研人员的一种,潜艇兵则完全不同,实实在在的战斗序列。
科研人员和战斗人员比拼生活环境,本身就不公平!
空间站虽然远在地球轨道上,但航天员的日子其实过得挺滋润的,毕竟这是我国当前最顶尖的科技结晶,各类设施自然都跟上。
航天员的食物种类丰富,虽然也是以罐头食品为主,但空间站有专门的食品加热设备,饭菜能吃上热乎的,空间站里也有饮水分配器,可以为航天员们提供干净的饮用水,为了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国家还为他们提供了特制的果汁。这和潜艇里只能靠罐头和维生素片为生的日子相比就是天堂了。
再来看空间站的居住环境,空间站虽然不大,但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的独立睡眠区,虽然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便翻身打滚,但至少能躺平了睡觉。
潜艇里的士兵呢?腿伸不直是常态,只能蜷着身子将就,空间站内的空气都是经过严格净化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得很好,空气清新宜人。而潜艇里的空气浑浊,士兵们长时间呼吸着循环空气感觉会非常憋闷。
空间站还配备了专门的锻炼设备,航天员每天都可以进行规律的锻炼,虽然这些锻炼是为了保障航天员在真空环境下的生理机能,但是也可以通过运动减轻航天员的心理压力,有时候想想,通过空间站观景窗看着地球做运动,其实给老马的。
宇宙的无垠虽然清冷孤寂,但浩瀚的宇宙会让人的心情不自然的开阔许多,这种视觉上的享受,潜艇兵是没机会体验的。潜艇虽然整日在大海中航行,可潜艇兵可没什么欣赏大海美景的机会,连上浮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几个月待在深深的海底的恐怖滋味,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
再从心理压力上来讲,在潜艇进行战略值班时是要保持通讯静默的,否则敌人很有可能通过无线信号监听获取核潜艇的位置,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核潜艇被击沉的可能性,这些潜艇兵们就如同在海洋漂泊的孤岛一样,完全同外界丧失联系,对于心理上的摧残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潜艇兵在执行完任务之后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否则会因为长时间的压抑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
从这点上来看,航天员们的生活简直是太完美了,随时可以保持与地面的实施通讯不说,同家人和指挥中心都能联络,心理支持那是相当到位。
结语
这么比较下来,潜艇兵和航天员的艰苦程度已经高下立判了,但不论是潜艇兵还是航天员,都在极其特殊环境中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付出和牺牲都是无比伟大的。
这两群人都是国家的骄傲,也都是时代的英雄,但非要比一个眉眼高低的话,潜艇兵还是更加辛苦一些,毕竟核潜艇可是一个连上厕所都成问题的地方。
参考资料: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环球时报2024-05-19
军营观察丨向前,向深海,向未来 2025-02-07 解放军报
记者一镜到底探访潜艇深舱,有人睡在鱼雷上? 央视军事2023-01-23
沉浸式探访中国空间站:这里有“宇宙级”观景窗 央视新闻2024-04-24 17:06